贪玩中文网 > 抗日之铁血使命 > 第两百三十四章:影响深远(求月票!)

第两百三十四章:影响深远(求月票!)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抗日之铁血使命最新章节!

    全椒战役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从开战到结束也不过三天的时间,但是影响却非常的深远。

    随着国民政府的大力宣传,中央社以及其他官媒那叫一个不遗余力的宣传战绩,使的全椒大捷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于还传到了国外。

    李国耀和暂七师固然是名声大振,但同时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也受到了鼓舞,一时间民众大量的为国家募捐,支持抗战,甚至于在各地征兵点都有青壮年排起了长队。

    然而更为重大的影响则是刺激了日本人,使的原本就矛盾重重的日军内部矛盾近乎公开化了。

    事实上日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除了有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外,陆军内部也存在尖锐的矛盾。

    早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如何应对此事,日本军界内部就是否继续扩大对华战争,分化为两个意见相左的阵营——“扩大派”与“反扩大派”。

    “扩大派”代表的人较多,且大都为日军中的高层缺乏远见之守旧人物,如当时的陆军大臣杉山元、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参谋次长多田骏、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等。他们基于中国国内“反日”活动的增多,坚持必须“对华一击”。

    抗战爆发前夕,日本驻华武官喜多诚一等汇报,“在收复满洲以前,蒋政权的抗日政策恐继续不变。希望以我对华北让步,换取蒋政权取消抗日政策之类的见解是极大的错误。”

    同时,喜多诚一判断,日苏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亦不会保持中立,需“在对苏开战前,首先予中国一击,用以挫伤蒋政权的基础。”

    而后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也上书军部,“如为我军力所允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解除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

    与其相对的“反扩大派”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为代表,石原莞尔的核心思想是“世界最终战论”,即日、美终须决战。在此之前,日本要全力建设“满洲国”,充实国力,全力对付苏联。对中国,奉行所谓“日支亲善”,让中国成为“东亚联盟”中的一员。

    中苏两国国情的变化,也让石原莞尔反对扩大侵华战争。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援助下进行了“币制改革”,并与英、美签订了商业、铁路等贷款协定,让日本与英美在华利益的冲突更加显现。

    另一方面,苏联不断加强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屡屡与日军发生摩擦,使日本的“满洲经营”面临威胁。

    基于以上原因,石原莞尔建议,“帝国要放弃其过去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停止运作“华北分治”。

    在石原的影响下,林铣十郎内阁在1937年4月制定了一项对华政策:给南京政权以面子,使之抛弃容共、依靠欧美的政策,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合作。但只过了一个月,林内阁就倒台了。

    从“七·七事变”到上海“八·一三”作战,日本军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加的尖锐。

    在大本营内部,一部分人认为日本应该借此机会出兵,在中国真正统一、富强之前予以征服,以实现日本的长久对华目标。

    另一种主张是,日本真正的敌人是苏联和美国,而这两个国家,才是日本向外扩张的有力障碍,因此应继续积蓄力量,伺机予以一击,至于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应不再扩大,而就地解决。

    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是一个具有多种思想体系的法西斯军人,并有战略家之称号。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前两年,苏联第1个5年计划已经完成,第2个5年计划正在顺利实施。苏联的军事力量已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远东地区组成了以骑兵和坦克为骨干的大量快速集群,并构筑了不少边境的筑垒地域。

    苏军在东北的周围,驻有约14个步兵师、950架飞机、850辆坦克,平均每个师有68架飞机,61辆坦克。而日军在东北仅有5个师团,220架飞机,150辆坦克,平均每个师团仅有44架飞机,30辆坦克,日、苏军事力量悬殊很大。

    美国在“九·一八事变”后,已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和马尼拉湾口的哥黎希律岛上,加紧构筑大型、现代化的地下军事工程。

    石原认为,正是这两个国家在遏止日本当前和将来的行动,由于日本的军事力量与苏联、美国相差很大,因而他提出了一个开发“满洲”资源,使之成为具有自给自足和独立对苏、对美作战能力的国防方案。

    之后日军参谋本部即以石原的这个设想,于1936年7月,制成了从1937年至1941年完成对苏联作战准备、开发“满洲”的5年计划意见书,并于1937年1月23日得到参谋总长载仁亲王的同意,并于1937年4月开始实施。

    所以石原莞尔对当年秋季的卢沟桥事变以及上海作战,都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日本和中国打仗而消耗了力量,这正是中了苏联和美国的暗算;日本并没有作好打一场大战的准备。

    由于向华北、向上海派兵,石原都提出“满洲”对苏战备不足,一但有事将难以应付的看法,认为日本目前正一心建设“满洲”,加强对苏战备以巩固国防,不要因插手中国问题而弄得支离破碎。

    他还提出,如果和中国打起全面战争就会陷入泥潭,因此应果断的把华北部队撤至山海关的长城一线,然后由近卫首相飞往南京,主动与中国政府商量解决日、中间之问题。

    可是在日军的高级领导层中,对中国的态度大都持增兵和扩大侵略的主张,而石原则认为这些人,是缺乏卓识和远见,是把日本推向危境的僵化人物。在9月7日决定向上海增派第9、第13、第101师团后,石原莞尔提出辞去作战部长的职务,离开了日军的决策和高级指挥机关,最终“扩大派”占了上风。

    “扩大派”的那些人认为“只要将少数的兵力一举投入到战场,就能获得重大胜利”,非但能如处理“满洲事变”那样,迅速解决华北事变,还不会招致美、英、苏等国干涉。

    裕仁天皇向杉山元询问:“事变的处理还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希望?”,杉山元乐观地回答:“事变将在两个月内得以解决。”

    由此“扩大派”掌握了侵华战争的主导权,“不扩大派”没能制止战争。

    结果却完全与“扩大派”预料的相反,三个月灭亡中国就像是一个笑话一样,一个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多月。

    现在距离七七事变已经过去足足7个半月了,日军虽然攻占了中国首都南京,但是却没能迫使中国政府投降,反倒是使的中国原本一盘散沙一样的政府重新凝聚起来,枪口一致对外,这完全让日本方面始料未及。

    尤其是在最近的这两个月来,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越来越令人惊讶,尤其是在南京保卫战中,原本日军的目的是全歼南京城的十几万守军,结果最重打下的却是一座空城,守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却元气未伤。

    而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皇军在江北地区是屡战屡败,单单一个第13师团就损失了一万六千多人,相当于一个三单位制的野战师团。

    想想现在日本全国才多少军队,这样惨重的伤亡完全是日军高层始料未及的。

    有此相对的是,原本已经被压下苗头的“不扩大派”的代表们重新抬头,对于扩大战争的寺内寿一、杉山元等人进行指责,双方在大本营以及御前相互攻讦,日本朝堂成了硝烟弥漫之地,而这些显然也不是李国耀等人能预料得到的。

本站推荐:军婚毒爱庆余年周天子重生之侯府嫡女资治通鉴纲目[文白对照]黄四娘家花满蹊超级兵王毒妻不好当三国好孩子万古最强驸马

抗日之铁血使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沧月傲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沧月傲天并收藏抗日之铁血使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