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大唐演义 > 第四回遭暗害有惊无险出奇招一招制胜下

第四回遭暗害有惊无险出奇招一招制胜下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大唐演义最新章节!

    且说侍卫长武安匆匆忙忙的赶到御书房的时候,皇帝李世民早已经恭候多时了。他非常担心魏王李泰会出事。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个时候外面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这是皇帝李世民给他的一个特权,无需任何禀告可以直接到达皇宫的任何地方。一般来说都是要经过复杂的程序的。皇帝李世民一下子就猜出了这个人是谁,于是赶紧喊了一声。

    “进来吧。”皇帝李世民说道。这个时候房门被轻轻的推开了,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侍卫长武安。

    “快说,魏王那边怎么样了?没出什么事情吧。朕都担心死了。”皇帝李世民焦急万分的说道。

    “还好,一切安好。好像没有发生什么危险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侍卫长武安有些糊涂。这个时候皇帝李世民心里十分清楚。看来这个魏王李泰是有意隐瞒的,不管怎么说现在平安无事就是万事大吉了。这也是他最想看到的结果。毕竟魏王李泰没有什么危险。这个太子李承乾果然要对自己的亲兄弟痛下死手了。这是绝对不能让他得逞的。

    “你不必知道。还有什么事情么?没有的话赶紧回去吧,一定要给朕盯紧了,那边但凡有个风吹草动的立刻报告给朕。务必谨记。”皇帝李世民最后说道。侍卫长武安知趣的退下了。

    “是,微臣告退。”侍卫长武安说道。

    这个时候太监秋风在外面轻轻的喊道。

    “陛下您该休息了。”秋风的声音传了过来。皇帝李世民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是凌晨子时了。于是就在书房里安歇了。

    只要这个魏王李泰一日不除太子李承乾就夜不能寐。因为这个家伙对他的威胁越来越大。这个事情一刻都不能耽搁了,莫不如先下手为强,俗话说的好,不成功便成仁。太子李承乾已经急不可耐了。他必须牢牢的把大唐的皇权握在手里才行,他要效仿当年的父皇李世民,他已经不满足现在当这个太子了,因为他这个太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废掉。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迫使父皇让位,当然了他也会给父皇一个很好的归宿的。这在以前是有先例的。太上皇这是一个多么尊崇华丽的称谓啊。

    想到这里太子李承乾终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夺权。于是连夜召集人马准备起事。当然了侍卫长武安也在场。

    太子东宫的侍卫还有蓄养的死士全部归侍卫长武安调配。

    “你一定要控制住皇宫,务必等到大队人马到来之时。听到了么?”太子李承乾命令道,这个时候侍卫长武安赶紧答应道。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个武安是皇帝李世民的人。太子李承乾对这个人简直是太信任了。就算不信自己也要信这个人的。

    想一想这个太子李承乾一路是怎么走下来的呢。承乾者,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武德二年,当时还是秦王妃的长孙无痕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有人认为“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祖父李渊为这个皇孙亲赐的。

    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王。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妻子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李承乾徙封中山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所以李世民即位后,在册封太子的诏书中称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并非夸夸其辞。

    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皇帝李世民非常喜欢他,而李承乾作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万众瞩目的生活也就此开始了。

    贞观三年,太子太师李纲因为脚疾只能乘着轿子进宫,于是李承乾亲自将自己的老师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请教,态度极为礼敬。李纲病逝后,李承乾又亲自为老师立碑。

    贞观四年五月,皇帝李世民下诏令承乾“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虽然只是“听讼”,不过可见皇帝李世民已经在有意识地锻炼承乾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了,而这时候的李承乾不过12岁。同年,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病重,皇帝李世民令李承乾亲自前去慰问。

    贞观五年,李承乾原本定于二月行冠礼,不过皇帝李世民为了不夺农时,将冠礼改在了十月。同年,李承乾生病,而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皇帝李世民却请了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等李承乾病愈后,他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贞观六年,皇帝李世民驾幸岐州,李承乾身为太子留京监国,八月李承乾来朝,皇帝李世民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

    贞观七年,李承乾再次生病,皇帝李世民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李承乾病愈后,皇帝李世民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同时也因为李承乾多病,皇帝李世民为了不让他太辛苦,特别准许他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经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皇帝李世民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皇帝李世民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不过皇帝李世民也担心承乾“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于是对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等人说:“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而李承乾亦十分好学,不仅令孔颖达撰《孝经章句》,还让颜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完稿后又郑重上表,皇帝李世民对此大加赞赏,将之珍藏进皇家的图书馆秘阁内,并赏赐颜师古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

    贞观八年二月乙巳,太子李承乾加元服,皇帝李世民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三月,皇帝李世民驾幸九成宫,九月丁丑,李承乾来朝。同年,李承乾召诸硕德集弘文馆讲义,又念及“皇帝为寡人造寺,广召名德”一事,特意请了普光寺高僧释道岳前来,甚为礼遇。

    贞观九年正月甲申,李承乾娶秘书丞苏亶长女苏氏为太子妃,唐太宗为此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五月庚子,太上皇李渊病逝,居丧期间,皇帝李世民下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而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干得相当出色。六月己丑,朝臣恳请皇帝李世民上朝听政,他应允了,不过“细务仍委太子”,之后皇帝李世民每每外出巡幸时,都是由太子留京监国。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渐渐病重,李承乾忧心之下便请求大赦囚徒并度人入道,以期冀蒙福佑,却被长孙皇后断然拒绝。李承乾于是不敢将请求大赦一事上奏,只告诉了自己的太子詹事房玄龄,朝臣闻之纷纷恳请大赦。虽然长孙皇后最终还是拒绝了大赦一事,但皇帝李世民却另辟蹊径,下令重修了三百九十多座废弃寺庙以此为爱妻祈福。然而如此感人肺腑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却终究还是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皇后的生命。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享年三十六岁。

    贞观十一年四月,李承乾于延兴寺造一切经。

    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长子李象出生,因为皇孙诞育之喜,皇帝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同年,李承乾集诸官臣及三教学士于弘文殿,进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佛道儒三教学术交流,不仅太子本人“怡然大笑”,与会诸人也是“合坐欢跃”。

    贞观十三年,皇帝李世民下诏令东宫置崇文馆。崇文馆是为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专为太子李承乾所设置的学馆。崇文馆中的学士掌东宫经籍图书,以教授诸生,但凡课试举送,皆入弘文馆。

    不过这时候的李承乾随着年岁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开始叛逆起来。于是皇帝李世民“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乾谈论。然而这些谏臣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李承乾,一味的进谏是否能够将承乾已经出现偏差的行为纠正过来?因为通观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的劝谏就能发现共同点——这三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最后却根本收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本站推荐:军婚毒爱庆余年周天子重生之侯府嫡女资治通鉴纲目[文白对照]黄四娘家花满蹊超级兵王三国好孩子万古最强驸马甲申三百年祭

大唐演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凌源无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凌源无名并收藏大唐演义最新章节